2022-09-01 09:09:30
日前,記者走進陜西省神木市毛烏素治沙造林基地,放眼望去連綿蔥郁?!叭珖鴦趧幽7丁薄叭珖郎持紊硺吮睆垜堈龓ьI錦界鎮(zhèn)圪丑溝村村民,利用當地秋季多雨氣候,在一片沙坡地上種植樟子松。
“20年前這里還是大片黃沙,盛夏時節(jié)也看不到綠色?!睆垜堈f?!叭锩魃扯锼?,陜北民歌中的這句歌詞曾是毛烏素沙漠的真實寫照。神木市地處毛烏素沙漠與黃土高原過渡地帶、黃河“幾字灣”核心區(qū),曾是飽受風沙與水土侵蝕危害的重災區(qū)。
2003年,張應龍舍棄在大城市外企做高管的工作,帶著全部積蓄回到家鄉(xiāng)治沙。他承包了位于神木市錦界鎮(zhèn)、爾林兔鎮(zhèn)之間的毛烏素荒沙地42.8萬畝,開始了漫長的治沙之路。
從一開始連紫穗槐都種不活的“治沙小白”,到如今的“治沙達人”,張應龍一邊學習,一邊實踐,總結出了有效的“喬灌草三步走”立體治沙模式。他擔任神